癫痫用药必须针对病因及时地进行医治,靠单用抗癫痫药是难以解决问题的。癫痫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引发的慢性脑部疾病,其特点是脑细胞兴奋性太高,引发神经元过度放电而致使的阵发性大脑功能紊乱。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时触及的部位和散布的范围不同,导致患者在病发时的表现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对癫痫患者进行医治时也要针对其病情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并坚持规范用药,不可想用药就用,想停药就停,以控制癫痫的发作。上面罗列的病例就是由于患者没有规范地用药,致使其在意外事件中死亡。那末癫痫患者应当怎样规范地用药呢?
要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选用恰当的药物:
大发作:首选的药品是苯妥英(大仑丁、苯妥因钠),用药后,有60%左右的患者可控制发作,20%左右症状减轻,但是见效慢。可以与苯巴比妥(芦米那)适用,虽然适用会下降苯妥英的疗效,但仍应这样配伍。如果依然不能够控制住大发作,则应改用或加用扑痫酮,也可加用地西泮。丙戊酸钠(抗癫灵)对大发作的疗效较好。
小发作:其主要表现是短暂的意识消失与动作中断,能延续数秒钟或几分钟,常见于小儿。地西泮、氯氮效果较好。乙琥胺为医治小发作的首选药物,亦可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小发作。三甲双酮曾作为医治小发作的首选药,但因其毒性大,现已少用。
精神运动性发作:其表现为阵发性精神失常、恐惧、忧郁,出现非自主的活动。可选用苯妥英或去氧苯比妥。而以苯妥英、地西泮适用为首选。酰胺咪嗪(卡马西平)临床医疗运用证明亦非常有效。
局限性发作:症状为局部肌肉抽搐,限于一侧身体,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可能成为大发作。医治用药可选择苯妥英、苯巴比妥、抗癫灵医治。
癫痫延续状态:应采取抢救措施,故要在医院进行。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应引发高度注意和重视:
抗癫痫药多须长时间服用,随着用药时间的加长,其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多会相继出现或加重,患者对这类反应应当有所了解,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认真加以防范,以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此类药品主要问题有:
苯妥英常见有眩晕、头痛、恶心、厌食、呕吐、胃痛等反应,继续用药一个阶段后,可渐渐消失。儿童长时间用药,可见齿龈增生,如果出现皮疹、药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小脑功能失调、精神错乱等严重毒副反应时,则应改用其他抗癫痫药。
苯巴比妥、地西泮长时间连续运用,常出现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等副作用,会影响工作效率及记忆力。
去氧苯比妥(扑痫酮)不宜长时间服用,否则会致使人体叶酸缺少,引发巨幼红细胞贫血与白细胞减少。本品仅宜用于苯妥英医治无效的患者。
乙琥胺常见副作用是眩晕、恶心、呃逆,并能造成嗜酸细胞增多症与白细胞减少,乃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丙戊酸钠(抗癫灵)可引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嗜睡和产生震颤,长时间用药会伤害肝脏。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酰胺咪嗪可致眩晕、共济失调、恶心呕吐、嗜睡、精神错乱、心血管病变,长时间运用能致使造血功能抑制及肝脏伤害。
三甲双酮可引发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肾功能下落,本品毒副反应较多,故临床现已少用。
鉴于抗癫痫药的副作用较大,且每个人对该类药物的耐受情况不同,一般情况下,该病患者应先从小剂量开始用药,然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直至能够有效地控制住癫痫发作又不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为止。患者在服用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丙戍酸钠等时,比较好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调剂自己的用药剂量。另外,如果患者用一种药物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癫痫的发作,则尽可能不适用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由于药效不佳而需要换药时,不可立即停药或换药,应在原来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新药,当癫痫发作被控制后,再逐步减少或停止服用原来的药物。如果患者经过长时间医治到达了可停药的指征时,也不要立即停药,应在1~2年内逐步停药。
抗癫痫药物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可用于医治癫痫的药物有许多,如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大仑丁)、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乙琥胺(ESH)、地西泮(安定)等,和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抗癫痫新药:托吡酯(TPM)、加巴喷丁(GBP)、菲氨酯(FBM)、奥卡西平、拉莫三嗪(LTG)等。一般来说,单纯部份性发作(局灶性癫痫)的癫痫病患者和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简称大发作)的癫痫病患者宜选用苯妥英钠;复杂部份性发作(精神运动性癫痫或颞叶癫痫)的癫痫病患者宜选用卡马西平;失神发作的癫痫病患者宜选用乙琥胺;肌阵挛性发作和失张力性发作的癫痫病患者宜选用丙戊酸钠。如果患者出现了癫痫延续状态则应立即将其送往附近医院,通过静脉注射地西泮等进行对症医治。
总之,癫痫病患者要坚持规范用药,患者家属也应催促患者定时服药。患者在用药医治的进程中要注意视察自己是不是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以确保用药安全。
癫痫患者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引发的脑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散布而出现的暂时性、突发性大脑功能失调综合证。根据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1)大发作(全身性强直振挛性发作);(2)小发作(失神性发作);(3)精神运动性发作;(4)局限性发作。为避免引发癫痫发作,癫痫患者不宜服用或禁用以下药物。
糖皮质激素
包括醋酸可的松、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醋酸可的松)、地塞米松(氟美松)、倍他米松该类药物可引发精神症状,长时间大量使用可产生欣快、激动、失眠,个别可引发精神病菌,儿童能够引发惊厥。癫痫病人可引发癫痫发作,癫痫患者慎用或不用此类药物。
异烟肼
是最常见的抗结核药物之一,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的选择性,作用力强,具有杀菌作用。癫痫患者慎用异烟肼,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长,可引发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四肢麻痹、灼痛、刺痛、失眠、肌颤、引发惊厥。其机制与异烟肼和维生素B6类似而竞争同一酶系或二者结合成腙后由尿排出,致使维生素B6缺少有关,可用维生素B6防治。
喹诺酮类
包括吡哌酸、氟哌酸(诺氟沙星)、氟啶酸(依诺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等。其中环丙沙星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为0.4%~2.2%。主要为头晕、头痛、焦虑、手震颤、嗜睡、精神错乱、失眠、幻觉、癫痫等。郑群报导1例用环丙沙星200毫克静滴,逐日两次,在医治第5天突然引发癫痫大发作,第7天在静滴时,又出现类似反应,经停药后未见出现。Cleary等报导用环丙沙星医治引发突发性严重惊厥。
认为系该药在脑内阻断了抗癫痫药物与受体结合,直接致使神经中毒而至。最近研究证明,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部位结合,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致使痉挛和引发癫痫。因此,建议有癫痫病史都慎用此类药物
抗胆碱酯酶药
溴化新斯的林、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氢溴酸加兰他敏,属于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蓄积而出现M样及N样作用。可引发肌肉震颤,引发癫痫发作,故应禁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
包括丙咪嗪、阿米替林、麦普替林、利他林等。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时可引发惊厥或引发癫痫发作。丙咪嗪禁用于癫痫患者,其它抗抑郁药要慎用。
驱虫药
肠虫药(阿苯达唑)为高效、广谱、低毒肠道驱虫药,对线虫、吸虫、绦虫均有效,因易引发癫痫发作,应忌用。
(实习编辑:罗柳华)
文章来源:福州治癫痫比较好的医院上一页:癫痫病吃西药可以治愈吗
下一页:羊癫疯怎么查确诊
- 2022-05-05动手不稳、视物不清、口齿不利......出现这些症状会是什么病?
- 2022-04-21太原高血压病医院:你的高血压为何比别人恢复慢?
- 2022-04-20ards的诊断规范 你知道吗
- 2022-04-13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一例
- 2022-04-12中华医学会系列精选指南|急性腹痛、淋巴瘤、银屑病的诊断和治疗
- 2022-04-11抗癫痫药物预防新发癫痫:任重而道远
-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一例
- 中华医学会系列精选指南|急性腹痛、淋巴瘤、银屑病的诊断和治疗
- 抗癫痫药物预防新发癫痫:任重而道远
- 癫痫患者手术评估新型工具
- 血清钙水平可预测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的效果
- JAHA:房颤患者炎症生物标志物和心力衰竭住院风险
- 癫痫猝死:凶手是谁?
- 诺华银屑病药物 Secukinumab 比依那西普好
- 手术学习:颅内脊索瘤内镜下三脑室入路治疗
- 不注意这些问题,吃多少药都没用!
- 为什么光疗能有效治疗白癜风?
- 【用药问答】癫痫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治疗是什么?
- 脑梗死的症状是什么有这些前兆要谨慎
- 2015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进展
- 三种治疗花斑癣的偏方
- 癫痫发作对中风患者静脉溶栓的长期转移有效
- spa中国有五个专业spa会所介绍
-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调理
- 儿童白癜风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白癜风怎么办?
- 综述:癫痫持续状态诊治最新进展
- FDA批准Aptiom用于治疗患者癫痫发作
- 孩子脸上有白斑,肚子里有蛔虫?医生:不是蛔虫斑,可能是癌症
- 2013国际抗癫痫联合会抗癫痫药用指南
- 控制癫痫患者再次抽搐,不包括可选药物?
- 生发偏方 4种生发偏方使头发更浓密
- 罕见病例:自发性颞极性扩张伴癫痫发作
- 黑芝麻的营养价值 吃黑芝麻的好处
- 中医如何看待白癜风的病因?
- JAMA Neurology:左乙拉西坦对伴有与不伴有脑瘤样活动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AP&T: 细菌性肠病治疗不会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不良后果构成额外风险
- 癫痫病有哪些成因呢
- 晕!的中学女生疯玩一周,又熬夜狂补作业,结果出事了…
- 癫痫病发烧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 成人癫痫的处理
- 青少年得癫痫病的成因是什么
- 北京天坛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医学影像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LITT)”
- 癫痫病诱发的主要哮喘是啥
- 8个训练,让你的脑部更聪明
- 导致儿童癫痫病的成因有哪些
- 抑郁症不可怕,“你怕它”才可怕!